
罗朝贵接受本网记者采访。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伟摄
送子女上学读书 为最大愿望
只有小学文化的罗朝贵,早在1987年就外出打工,“到林场砍树,去合山挖煤,总之是卖力气赚钱的活都干了。”罗朝贵坐在竹林下的一块小石头上,右手随意捡起一根小竹片在干硬的地上画着。
“我现在是年纪大了,就在家里看着孩子读书,种种玉米,养些山羊。老婆现在南宁的一家林场做工,一天也就是30来块钱,一年的话也就在那做3、4个月。”说到家里的现状,罗朝贵的眼中充满着些许无奈,也变得浑浊,但一提到关于孩子读书一事,他的眼睛顿时清澈几许,因为家里是三个木箱子就有两个单拿出来给孩子们装书。
罗峰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身边先后有15名同学陆续离开教室,跟随父母外出学习或打工。
今年27岁的罗朝鑫,小学未毕业。2009年就随同家人外出打工,月工资从最初的1500元涨到了2000元。现因工厂处于半停工状态,回到屯里还不到半个月。
“我表弟小学都没怎读,2006年就到广东打工,现在是做到了主管,一月工资都是有3000多元。”说起表弟,罗朝鑫的羡慕之情流溢在脸上,并对记者说如果厂子开工后他会毫不犹豫地赶到广东去,“在厂子里幸苦做一个月,可抵得了家里大半年的收入。”
村里的人外出打工赚钱回来后,在屯里建起了一栋又一栋的新房。看着邻居们新起的房子,罗朝贵除埋怨自己这一辈子没能力让孩子们住上宽敞明亮的住房外,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送子女上学读书。
“只要他们兄妹几个愿意读书,我俩是没有意见,有钱就送(他们)去读。因为他们只有多读书,才能改变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罗朝贵望着搭在石猫洞里的家说,“我住这里是习惯了,如果孩子们将来长大后认为这里不适合居住,那由他们赚钱盖房子。”
“每当我在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时,我就会在心里默默地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来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罗峰在他的一篇作文当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6] 页 |
| (支持“←、→”键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