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部分人大代表调研北京的"天等桂林米粉现象"(图)

代表关注创业者后顾之忧

梅老板说,在北京卖的桂林米粉,从份量到味道都根据北方人的口味和需求进行了改良。围绕如何创业、如何管理、如何打开北京市场等话题,在米粉店里,代表们与梅老板进行了探讨,对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

潘雪红代表问起梅老板经营中有没有碰到难题。梅老板说,他们最发愁的就是招工难。他店里的服务员多数来自天等,但即使月工资开到2000多元,在老家仍然难招到人。潘雪红建议他多去其他县找找,只要是广西老乡都可以。

创业者在外面闯,希望作为大后方的当地政府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这也是此次代表们调研的内容之一。

梅老板很担心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孩子带到北京来不现实,学费贵,也难以融入都市,但不带来就变成了留守儿童。

蓝盛新代表表示,当地政府应该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同时帮扶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京务工创业青年交流心得

梅老板告诉记者,能吃苦、敢创新是天等人在北京开米粉店能成功的经验之一。这不光是梅老板的经验,对于很多广西在京务工创业人员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成功之本。

3日下午,广西驻北京办事处、共青团广西区委举办“广西在京务工创业青年座谈会暨优秀外出务工青年表彰会”,广西优秀务工创业青年中的3位代表将自己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在北京拥有多家桂林米粉店的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代表闭玉堂回忆说,2004年,他和姐夫一起来北京创业。为了寻找合适的铺面,两人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整整找了3个月,然后从一个19平方米的小铺面开始了创业生涯。

据了解,广西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有外出务工青年480多万人,其中约有330万名是“80后”新生代农民工。据北京市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广西在京务工青年登记人员为3.3万人,其中18~35岁青年为2.5万人。这些广西在京青年大多分布在餐饮业、加工制造、旅游、物流、家政服务等行业。

从去年开始,广西每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定期举办广西在京务工创业青年座谈会,“大后方”以这种方式,向广大外出务工创业的青年群体送出关爱和温暖。同时,共青团广西区委对流动团员的管理也延伸到了北京。梅老板的米粉店就有13名团员,挂牌“共青团天等县驻北京龙记桂林米粉店团支部”。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