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浦北白石水镇一名九旬老人不图名利 义务修路61年

在周有新老人(左前)的带动下,其他几位村民也加入修路行列。

广西新闻网记者 赵劲松 通讯员 邓昌平 文/图

走在浦北县白石水镇那回村何尾岭屯的村道上,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推着斗车、挑着簸箕、挥着铁锹修路的白发老人。他,就是92岁的周有新。从1951年起,他一手组织村民修好了这条长5公里的村道,并坚持义务养护61年,期间花费全是自掏腰包。顺着这条路,他也走进了村民的心间。

一次摔跤萌发修路念头

周有新修路、养路的故事,要从上个世纪50年代说起。

1951年,31岁的周有新被任命为那回村的民兵营长。那时候,他经常要到各户村民家里做工作。村里没有大路,村民都从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田埂出入。晴天还好,要是遇到雨天,田埂又湿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跤。一天夜里,周有新在回家的路上就摔倒在田埂上,满身是泥,也正是这一跤把他摔醒了:“村民走路那么困难,为何不发动大家修一条路呢?”

村民感同身受,加上民兵营长的号召,大家很快行动起来。村民投工投劳,一个多月后,一条宽1.5米、长3公里的泥路就修好了。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泥路不断朝着白石水镇方向一路延伸至5公里。

1996年,在周有新的再次发动下,村民家家户户踊跃捐资,将泥路拓宽至4米,直接连接到白石水街上,并铺上河沙。有了这条路,村民买来的拖拉机、后驱动车能并排行驶,村里的香蕉、荔枝、莲藕等农副产品得以源源不断地外运销售,增加了村民收入。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