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许丹婷 李 耿
阅读提示
夏日防城港,处处生机勃勃。走进防城港市港口区,只见鲜红的党旗迎着海风飘扬,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身影随处可见。近年来该区千方百计做好“海”字文章,以红沙村“海上党支部”、簕山古渔村“渔家乐党支部”、企沙“华侨渔业村党支部”为主轴线,以点带面扩成片,着力打造“临海党建示范带”,党建工作有声有色。
簕山“渔家乐党支部”:发展“三农”经济的“主心骨”
【回放】“五一”假期期间,簕山古渔村分外热闹。游客们沿着古色古香的村庄大门、停车场、综合服务楼、古街、观海亭、雕塑一路前行,好奇地观赏着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房子和城堡,古建筑车辕古木,村前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壮观的天然奇石林,人群中不时发出欢笑和惊叹声。
来自南宁的黄先生参加了围网捕鱼、挖螺、石滩钓蟹等古代渔猎项目的体验,入住家庭旅馆后,他惊讶地说:“没想到,簕山村不光饭店、旅馆设施齐全,林间及户与户之间都铺设石头步道,还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防浪海堤等,如此整洁、舒适、清新的乡村环境真的让人预想不到。”
【延伸阅读】近年来,在防城港市港口区的引导下,簕山古渔村成立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簕山党组定以股份制形式成立公司,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集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了进村道路、村庄环道、防浪海堤、观潮广场、综合服务楼、村庄风貌改造、邀月台、月云海亭和大型围网捕鱼等项目建设。村集体通过股份制形式,推出围网捕鱼、挖螺、打网捕鱼、停车场、经营场地出租等项目,集体年收入近30万元。同时将集体经营场所公开拍卖给村民,引导村民开设农家饭店、茶庄、小商店,并鼓励村民利用自己的房屋大办农家旅馆。目前,该村群众人均纯收入由党组织成立前的2000多元提高到1万多元。
港口区还充分利用在簕山成立的港口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组织邻近的山新村、沙螺寮村等临海村级党支部学习借鉴这一发展模式,形成了红沙、牛路等一批临海村级党建示范点,成为发展“三农”经济的“主心骨”,出现了簕山、黄泥潭、天堂角等一批临海“万元屯”,临海党建示范带作用逐步增强。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