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用县域经济大发展推动实现赶超跨越目标

2 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是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县域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科学发展理念,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念。战略具有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等特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是县域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多年实践,我区不少县域成功探索了一条科学而富有特色的发展路子。事实证明,县域制定了符合形势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如果战略失误,则不仅不能加快发展,反而会丧失机遇,贻误发展。县域领导者必须重视发展战略研究,确立科学战略思维,以便更好地发展一地、造福一方。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立足县域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动县域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确立发展特色经济理念。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牌。县域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民族文化浓郁,这是县域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是县域经济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必须以资源为基、自然为本、特色为根,利用好各自的资源,扬其个性,彰显特色,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经过多年探索,我区不少县域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实践证明,县域确立发展特色经济理念,打好“特色牌”,就能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坚持特色立县,围绕特色做足文章,通过开发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构建县域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优势品牌;围绕特色优势品牌,把规划、建设、储备项目有机衔接,通过盘活一批、引进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形成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县域发展后劲。

确立向先进生产力靠拢理念。要素资源一般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产业调整总是有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这是客观规律。县域大多自我发展能力弱、内生动力不足,仅靠自我积累,难以实现跨越发展。只有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积极融入区域合作,才能借助外力,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区一些县域立足区位优势,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走出一条依靠开放合作、借力发展的好路子。实践证明,确立向先进生产力靠拢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生产力所具有的发展先导性、全局带动性和区域辐射性,可以更好促进县域开放开发,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必须立足区位优势,依托毗邻发达地区,主动向先进生产力靠拢,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带发展的局面。融入中心城市发展,依托其大产业、大物流、大旅游的引领和驱动,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当好配角,做好服务,实现错位发展。

确立民营经济主力军理念。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决定了民营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确立民营经济主力军理念,坚决消除一切不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落后思想观念,汇集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必须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县域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格局。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使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形成各类人才竞相创业的生动局面。

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县域与城市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人才资源的差距,最大的劣势在于人才竞争的劣势。县域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就抓住了发展的关键、竞争的核心,抢占到先机,赢得主动。必须充分发挥县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把农村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必须围绕特色产业,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种养能手、科技示范户及土秀才专家,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必须建立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通过给身份、给待遇、给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县域就业,不断壮大县域人才资源总量。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