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战略路径
县域资源禀赋不同,优势特色各异,一定要从县情出发,秉持科学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特色产业。工业兴则县域强。必须坚持“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战略思维,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做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在培育资源性主导产业上动脑筋。紧紧围绕县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资源换产业,通过加强规划,科学引导,优化特色资源配置,以资产重组、企业联合、名牌引领、产业带动等方式,通过龙头带动产业、品牌引领产业、项目吸引产业,形成一批资源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主业突出的资源性主导产业。二是在资源深加工上下功夫。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培育扶持力度,鼓励依靠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资源性产品的加工深度,形成高品位、高附加值、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使企业产品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三是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依托县域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加强对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配套服务,鼓励扶持企业围绕特色资源,主动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四是在打造特色小产品上花心思。小产品也有大世界。加强对资源型中小加工企业的引导和扶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打造特色小产品,把小产品做得精巧、做出名气、做大规模,形成集散地。
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促进人聚业旺。县域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拉动消费需求、扩大就业空间的有效办法。特色是城镇的灵魂,是城镇的魅力所在。必须立足县域区位特征、产业基础、人文生态,按照“重特色、优环境、聚人气、兴产业”的要求,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一是注重规划引导。坚持规划先行,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有序建设、注重管理,用科学规划调控和引导城镇建设健康发展,形成中心城镇带动小城镇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二是注重彰显特色。充分体现产业特色,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力求突出自身产业特色;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利用环境条件,因地而设,顺其自然,建设出独具特色的城镇;充分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全面展示民族特点,特别是注意把建筑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彰显民族城镇的独特魅力。三是注重生态融合。充分利用当地山水资源,依山造景、借水生景,突出“显山、露水、彰文、宜居”的主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搞好城镇绿化亮化,努力打造绿色家园,形成建筑与生态、山水相融相彰的城镇群体。四是注重集约发展。坚持协调发展、集约建设,使城镇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扩大规模与完善功能相适应,扩张速度与提升质量相一致,城镇产业与辐射带动相匹配,形成布局合理、要素集聚、集约发展的新格局。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发展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壮大特色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我区农业资源丰富,是农业大省(区)而非农业强省(区),农业产业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三化”中的“短板”。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立足农业特色资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在“精”、“特”上下功夫,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和名特优产品,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生态品牌”、“原产地品牌”,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特色鲜明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发展规模农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扩大经营规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三是深化拓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打破农业资源单一开发模式,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和广度,发挥特色农业“接二(产)连三(产)”的作用,对接农产品加工业,连接服务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增长点。第三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领域,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创业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创新业态”的要求,找准切入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立足县域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突出特色,挖掘价值,注重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将旅游产业与生态特色、民族文化、休闲养生结合起来,高标准开发旅游资源,规划高档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特色物流业。发挥县域土地、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大城市、大物流等区域产业布局,培育一批布局合理、聚集力大、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特色物流园区,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三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把特色文化与产业结合起来,挖掘、提升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突出风格,彰显个性,打造品牌,把县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尽情展示县域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和风格魅力,传承与发展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上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