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记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岭哨所哨长陆兰军

当哨兵22年

在家住的时间不到两年

陆兰军当哨兵22年,他在家里住的时间总共才20个月,不到2年。

其实,陆兰军的家离哨所不远,直线距离也就1000多米。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在山上的哨所里才睡得踏实。“当哨兵,负的是当班时的责任;而哨长就是负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责。和平时代,同样不能麻痹大意啊。”

2011年3月父亲重病住院,陆兰军得知后匆忙赶去医院看望父亲,由于放心不下哨所的工作,他把从朋友处借来的4000元钱交给大哥,安慰父亲几句,又赶回了哨所。2011年6月1日,陆兰军在哨所执勤,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他从哨所匆匆赶到家时,父亲已永远合上了双眼,父亲临死前没能见上他一面,陆兰军很内疚。

结婚二十来年,陆兰军要让妻子过上好日子的承诺没能兑现。家里只有1亩田、4亩松林,1女1子就靠妻子割松脂和他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陆兰军觉得愧对妻子,妻子一个人孤零零扛着一大捆柴火、弯着身子吃力地往前挪动脚步的身影,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每次巡逻经过自己的责任田、责任林时,他都希望遇到妻子,哪怕打声招呼、说上几句话也好。

由于很少回家,陆兰军每次巡逻路过家,年幼的儿子都会跑出来,抱住他不让他走,儿子多想让父亲停下来多陪自己一下。陆兰军何尝不是这样想?可是孰重孰轻,他心里非常清楚,每次他都咬咬牙,甩开儿子,继续出发……

守土固边

边境年轻人的新传统

陆兰军舍小家为大家、无私付出、坚守信念、戍边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迅速在尚义村、峒中镇,乃至整个边境地区传颂、传承,保家卫国、住边守边、上哨所当哨兵成为这一带边境不少年轻人崇尚的一种光荣传统。

尖峰岭哨所设立33年来,有561名边民登上尖峰岭哨所当哨兵,其中坚守5年以上的有220人,坚守10年以上的有15人。陆兰军所在的尚义村400户人家中,就有350人当哨兵,几乎平均每家都有一个人当哨兵。尚义村、尖峰岭哨所,已成为当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基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镇,陆兰军是一个群体的化身、一种精神的写照,他不但影响着边境这一代年轻人,还会影响到今后几代人。”峒中镇党委书记黄寿强说。

长期的高山哨所生活,使陆兰军跟父亲一样,落下了风湿病、颈椎病和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但陆兰军依然每天带着哨兵们站岗、放哨、出操、巡逻。他曾和老搭档、副哨长、当了21年哨兵的韦胜才两人相约:死后埋在尖峰岭上,伴随着战友继续站岗,让自己的灵魂成为永远戍边的国魂。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