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无悔的坚守
——记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尖峰岭哨所哨长陆兰军
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兴忠 通讯员 韦 佐
云缠雾绕的中越边境,蜿蜒崎岖的巡逻路,一组民兵小分队正在行进。
走在队伍前头那位脸色黝黑、神情坚毅的男子,就是尖峰岭哨所哨长陆兰军。
为了边境的安宁,他以哨所为家,坚守岗位22年,高山密林中巡逻行程5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25圈。
接过父辈的钢枪
走上尖峰岭
1979年3月,尖峰岭哨所在边境轰鸣的炮声中成立,陆兰军父亲陆之方,从峒中镇尚义村民兵营副营长位置上,调任尖峰岭哨所第一任哨长。
这一年,陆兰军13岁,看着父亲挎着钢枪的背影,“保家卫国”在陆兰军脑海里由模糊变得清晰。
3年后,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二哥陆兰廷从父亲手中接过钢枪,成了尖峰岭哨所第二任哨长。这一干,就是14年。1996年3月,陆兰廷因部队工作需要调离尖峰岭哨所,这时,在围胆哨所当了6年民兵的陆兰军自告奋勇接替二哥位置。
就在同一年末,二哥陆兰廷带着16岁的儿子陆永兴来到哨所,对陆兰军说:“他高中毕业了,想跟别人去做边贸生意,我不同意,还是交给你,在这守边关,我放心。”就这样,侄子跟着叔叔,一起摸爬滚打,继承着祖辈、父辈的职业——守护祖国南大门。
从1979年3月至今,一家三代人33年无怨无悔,3任哨长1个哨兵,坚守在这边境线上的高山哨所。支撑他们的,既有父亲爱国思想基因的传承,更有他们心中永远不变坚守国土的信念!
山下数票子
动摇不了“山上守卡子”
尖峰岭哨所海拔670多米,潮湿天,洗过的衣服六七天才勉强能穿上,夏季屋内气温在40℃以上。
这段边境巡逻路线长24.5公里,有26块国界碑。巡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看护好国界碑,如果某一块被挪动了哪怕是几米,都意味着国土的巨大损失。
尽管界碑所立之处人迹罕至,沿途到处都充满着艰辛和危险,除了蚊叮虫咬,毒蛇侵扰外,日晒雨淋,磕磕碰碰更是常事。
但是为了界碑的安全,陆兰军每个月要带领哨兵在这崎岖的山路上步行巡逻4次,每次往返49公里,每月行程196公里,1年行程2352公里,22年,磨穿了一百多双解放鞋底,行程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圈多。
随着中越关系的好转,边境线上昔日的战场变成了贸易往来的繁华口岸。山下边贸生意一片红火,到处都有赚钱的机会。 “山上守卡子,山下数票子”。反差也蕴藏了巨大的诱惑力,但陆兰军不为所动。他说,“不管什么诱惑,都动摇不了我守边固土的信念。边境安宁了,我心里才踏实。”这信念,陆兰军坚守了整整22年。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