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陆兰军: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22年清贫的坚守者(图)

陆兰军每次回到家中,儿子总是缠在他身上不肯下来。广西新闻网记者 伍永志摄

    25公里边境线  26块界碑  22年的坚守

    尖峰岭哨所边境巡逻路线长24.5公里,有26块国界碑。界碑所立之处人迹罕至,沿途到处都充满着艰辛和危情,毒蛇、蜈蚣、山蚂蟥是“常客”,蚊蚋如影随形,此外日晒雨淋,磕磕碰碰更是常事。

    陆兰军每个月要带领哨兵在这崎岖的山路上步行巡逻4次,每次往返49公里,每月行程196公里,1年行程2352公里。在22年的巡边路上,陆兰军磨穿了一百多双解放鞋底,行程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多。

    “巡边最主要的是看国界碑,正碑、副碑,都得看仔细。看看是否被损坏,或者被挪动。如果某一块被挪动了那怕是几米,那将意味什么,不用说大家都清楚。”谈起界碑,陆兰军滔滔不绝。巡逻中每到一处界碑,陆兰军和他的战友总是庄严地先向界碑敬礼,然后拿出随身带来的干净毛巾,从上到下把界碑擦得干干净净,再拿出油漆把碑上的字描得清清楚楚。一切都满意后才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随着中越关系的好转,边境线上昔日的战场变成了贸易往来的繁华口岸。山下边贸生意一片红火,到处都有赚钱的机会。有不少的哨兵离开哨所后,去搞边贸,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01年,一个走私头目找到他,想利用他国防民兵的身份为其开路,并承诺重金回报,陆兰军严厉斥退。

    “山上守卡子,山下数票子”,这反差确实太大了。高山哨所不仅环境恶劣、工作艰辛、责任重大,而且待遇也很低。当时,陆兰军每个月的津贴只有300多元,扣除伙食费后,所剩无几。“不管什么诱惑,都动摇不了我守边固土的信念。”这信念,陆兰军坚守了整整22年。

    20多年的清贫坚守,就是为了一个爱和一份责任。他爱这个“家”——国家、家乡和自己小家。爱国爱家,成了他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一种无法改变的“习惯”,这个“习惯”让他年复一年地忠诚坚守。

    父亲是陆兰军的引路人,每次回家,他都会抽空与父亲聊上一阵子,帮父亲擦擦药、捶捶背、洗洗脚。2011年6月1日,陆兰军在哨所执勤,当他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从哨所匆匆赶到家时,父亲已永远合上了双眼,父亲临死前没能见上他一眼。“一提到父亲,我心里很内疚。”8月2日,尖峰哨所哨长陆兰军向记者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这个刚强汉子的眼中已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结婚十三四年,陆兰军要让妻子过上好日子的承诺没有实现一个。陆兰军家里只有1亩田、4亩松林,有1女1子和干农活的妻子,就靠割松脂和他每个月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把这个家撑起来的。”

    守边22年,党和人民给了陆兰军很多荣誉。有市里、区里、军区颁发的奖状;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秀哨长等证书。每次回家,有空他都会把这一大堆奖状、证书搬出来给家人讲述着,这是他唯一能安慰家人的。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