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苏超光 通讯员 梁家炬 吴炳科
编者按:桂台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条件的差异,使两地的农业形成了互补优势,具备了良性互动的条件。
广西农业与台湾的差距在哪里?要向台湾借鉴什么?如何付诸实践?今年2月,由自治区农业厅牵头组织的桂台经贸文化合作广西农业组赴台参加2014年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在与台湾开展的多项农业产业交流对接中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更加明确了未来合作的方向。
绿色的发展理念最值得学习
此次赴台交流,广西农业组对台湾农业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生态、绿色、有机、标准化、品牌、认证、精致等现代农业概念,以及农产品营销、农民组织、农业支持保障等。而农业组成员认为,最值得学习的,首当台湾农业的绿色发展理念。
农产品生产从种植到加工上市“全程绿色化”,让各位代表大开眼界。台湾花莲县玉里镇有个有机大米品牌,名叫“哇好米”,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个中原因,是该稻米在栽种过程中,全部使用天然有机方式,绝不使用一丁点化肥农药,完全没有任何污染。而大米加工厂的碾米机械设备也是专用的,再辅以一整套品质管控、检测、品牌包装等严格的监管系统,使出厂产品的高品质效果达到了极致。用这种米做出的饭清香扑鼻,口感饱满,健康价值极高。
不仅是稻米,台湾在果蔬种植方面也讲究绿色自然,且技术手段高超。在彰化县台盛农场,农业组的代表们目睹了绿色有机种养的典范场景:这里种植的番石榴(台称芭乐),使用的肥料是甘蔗渣、豆渣等有机“素肥”,果实又大又甜;旁边地里的蔬菜收割后,就把鹅群赶到大棚里吃剩菜,鹅粪既可滋养泥土,鹅产下的蛋又大又“绿色”;晒干土地后,又继续精耕种菜。这样的有机蔬菜,卖价是一般菜的两三倍。
台湾水果早已名声在外,其口感好、品质优、产量高、效益好。农业组的代表在台东释迦果园场、屏东莲雾果园场、大青枣栽培基地、南投百香果生产基地等观摩学习后,认为广西需要补的课不仅是绿色种植理念,还有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手段,如不断更新品种、应用产期调节等。
“尊重大地,纵情有机,专业成长,永续经营”、“生产给自己吃”……台湾农业企业秉持的种种信念,让亲身体验的广西农民代表、企业家和农业干部在震撼中反思:如果我们都这么注重自然、养生和创新,消费者就不会对农产品百般不放心,城市居民也不至于要在阳台自己种菜。
|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