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 >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暨百色起义85周年》专题 > 百色典型 > 正文 |
苏文丰:独守"乡村播音"25载 播出巴别"好声音"(图) (3) |
2014年08月03日 22:56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黄玲娜 |
|
父业子承 大山广播有后人 “父守业志在兢兢业业专业业,子转行必然品品行行爱行行”,横批“服务至上”。贴在大录村大录屯79号门上的这幅对联,是苏文丰亲笔写的。 今年24岁的苏俊岭,在读小学时,就跟随父亲苏文丰的“流动广播站”下屯入户。上大学后,每次放假回家,苏俊岭都会主动协助父亲整理稿件还跟他骑摩托车下村广播,帮父亲干这干那。和父亲一起广播的时间多了,苏俊岭渐渐走进了父亲的内心世界。 “我看到他对工作的坚持、耐性、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也打动了我。” 2012年秋天,已大学毕业、在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卫生院当医生的苏俊岭,瞒着父母亲,偷偷报考了巴别乡计生服务所事业单位岗位,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体检,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并说出他想接父亲的班的想法时,苏文丰只是淡淡一笑,回了一句:我已经知道了,你决定做的事情我从不干预,但你可要想好了,干我这一行一辈子要吃苦耐劳,守得住清贫寂寞。苏俊岭坚定地说,当一个播音员,是藏在我心里的一个梦,我一定要把它变成现实。 苏俊岭告诉广西新闻网记者,他坚持回到家乡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弥补此前的遗憾,尽量多陪在父母身边,“从小学起,我就是一个人上下学,一个人在写作业,一个在玩,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苏俊岭说,从小到大,父亲很少陪他,他也很少看到父亲的身影,小时候在家吃饭,都是他跟妈妈两个人,“印象中父亲都是很匆忙的人,我也是很缺少父爱的人。” 苏文丰的妻子也尊重儿子的选择,“我是希望他(苏俊岭)能飞出我们大山,在外面多闯荡。回来了也好,至少不用在三个地方开锅做饭菜。” 回到家乡与父亲成为同事的苏俊岭,正式向父亲学习播音,发音、写稿、调试设备、检查线路等,苏文丰带着儿子一起写稿、讨论、改稿,训练他播音的发音和技巧,对儿子的要求一丝不苟,十分苛刻严格。在父亲的教导下,苏俊岭的播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巴别乡广播站播音现场开始,我是广播员苏俊岭……”每当这个声音在巴别乡政府响起时,苏文丰的“流动广播站”也在大山的村屯里,久久回荡。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