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要闻 > 正文 |
86本笔记21张草图24年扶贫路 赵文强惦记的全是瑶民 |
2014年09月05日 11:57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利雪娟 |
|
86本笔记21张草图24年扶贫路 赵文强惦记的全是瑶民 广西新闻网 记者陶媛 图文 赵文强扶贫笔记本。广西新闻网 记者陶媛摄 赵文强妻子翻看丈夫扶贫笔记本时默默流泪。广西新闻网 记者陶媛摄 赵文强到三角乡甲江村古少屯检查石崖茶基地备耕情况(资料图片) 眼前深蓝色的小箱子缓缓拉开,24本记事日历本、62本大大小小的扶贫工作笔记本、21张手绘贫困村草图就这样急忙忙、真切切地蹦入眼里。黑色皮质、牛皮纸、粗糙硬壳、软壳,各年代封面样式的本子内,记着优秀共产党员、金秀扶贫办原主任赵文强自己做人、做事的感悟、基层工作点滴……这沉甸甸的一箱笔记本都是已经离世的赵文强的遗物,摞起来约一米高。赵文强的妻子覃干鸾默默翻开其中一本笔记本,两页未翻过,手竟久久停在那里。“其实他心里装的都是那些贫困村的村民……”她声音很轻还有点抖,“如果他还在,我宁愿他天天往村里跑……”忽然,她不说话了,眼睛定定地看着本子内页的那张赵文强个人工作照,泪水便从脸上轻轻落下来…… 这就是那个曾一个人扛着煤油、走路7、8个小时进山,在瑶山偏远扶贫村屯里默默行走了24年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在离世前一个月还对同事说“龙安屯是我所到过的金秀大瑶山的最穷自然屯,要想办法帮他们”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在离世前一个星期还对瑶乡村民们说“要好好种植石崖茶,富裕了,我来喝茶”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在离世前那个晚上还对妻子说“这辈子要一起好好过”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扶贫”使命,在山里用尽最好青春年华的人吗? 我流泪了。 在那一瞬间,我脑海里清晰地印下了这个瑶族共产党员的样子:朴素衣着,憨厚浅笑,眼睛里分明透着一种让人心头发热的神采——激情。 整整三天两晚,我们跟着瑶民在大瑶山里艰难行走,沿着金秀瑶族自治县扶贫办原主任赵文强曾经走过的山路和扶贫足迹。瑶民们说,没见到他们的瑶乡主任最后一面是憾事,“主任雷厉风行,像个将军”。主任懂百姓,很廉政,开荒干实事,能吹口琴和笛子,会书法,强象棋,还耍得双节棍,文韬武略。“我们来晚了,主任步履匆匆……”2014年2月14日8时20分,年仅45岁的赵文强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辖3镇8乡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瑶族占34.4%,不少瑶民仍居住在海拔千米左右的村寨。数据显示,2007年赵文强担任金秀扶贫办主任时,金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元,全县贫困人口达3.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1%以上。截至2013年,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332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5019元,仅在这一年,全县贫困人口即减少10%。 1968年10月18日,赵文强出生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中小孩众多,父母无奈将他抱送给亲戚代为抚养。幼年清贫生活养成了他勤俭耐苦、凡事亲力亲为的个性。1990年12月,赵文强高中毕业考干被录用,成为大樟乡的一名团委干事,199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工作表现突出,1999年,赵文强调任六巷乡党委副书记。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