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改变了人。绿水青山又成了余村的金山银山。
生态旅游成为余村主导产业,2014年年底,余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8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77万元,280户人家有200余辆私家车。
上世纪90年代,浙江安吉县一度大干快上发展工业,什么来钱干什么,青山绿水变成白山灰水,清清溪流变得浑浊不堪。
2003年开始,安吉县启动生态县建设,开始近乎悲壮的壮士断腕式自我救赎。
12年后的今天,安吉气净水净土净,是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第一竹乡、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安吉人逐渐领略到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境界。
生态农业:108万亩竹海,每年直接给农民带来11亿元收入。17万亩白茶园,产业链从业人员20多万人次,每年平均为每位农民创收5800元。
生态工业:每根竹子“吃干榨净”,竹制品有吃喝穿用3000多个品种,竹制品加工年产值150亿元。
生态旅游:160多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每年盛夏,农家乐住宿一铺难求。去年吸引1200多万人次游客,旅游总收入127.5亿元。
同样是国家生态县,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生态农业饭也是吃得有滋有味。
2013年,香港恒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林翰到万载县三兴镇开始生态农业梦想,现在他的17大产业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区渐入佳境。
从谢林翰手里租下11个大棚种有机竹笋的闹坪村村民李菊花,仅此项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
如今,万载县有机农业生产区覆盖11个乡(镇)48个村,成为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宜春市奉新县18个乡(镇、场)都有绿色主导产业,村村都有绿色有机经济产业。袁州区年产茶油5000吨产值达8亿元,居全国前列。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回头看,市场经济先发省份浙江壮士断腕治理污染,倒逼转型,得以借景发财,因水而富;欠发达地区、中国“最绿的省”之一的江西,恢复并守住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也悄然来临,老百姓去掉“穷根子”,鼓了“钱袋子”。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