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马巴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一户一人一技能劳务技能培训,以此实现稳定脱贫。黎元军摄 下图:马巴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等问题。图为焕然一新的马巴村。黎元军摄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重点扶贫地区,也是甘肃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而上湾乡马巴村曾是临夏州康乐县最贫困的村之一。这几年的精准扶贫,让这个村子满盘皆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年,马巴村12个合作社、303户群众中有贫困户130户、贫困人口574人,贫困率42%;2016年,全村120户、532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由2570元提高到3780元。
精准识别,一碗水端平
步入马巴村,只见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新修的文化广场上设施齐全,孩子们正在嬉闹,村民们跳着广场舞,一派祥和景象。“若不是精准扶贫,我们村再过10年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指着村务公开栏里一张张村容村貌的新旧对比照片,马巴村党支部书记苏育民说。
摸清穷底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自2013年精准扶贫战役在康乐县全面打响以来,马巴村就把准确识别扶贫对象看作是决定扶贫成败的关键,在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上,下了大力气。
“我们在严格按照省州‘一核二看三比四评五公开’原则进行识别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精准识别中,许多党员主动让出名额,为群众树立了榜样。”上湾乡党委书记白少云说,2013年12月,马巴村4社的入户干部和村民代表在确定精准扶贫户名单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念到村民苏孝贤时,村民代表苏广明当即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村民韩新才家庭情况和苏孝贤相似,但韩新才还供养着一个大学生,家庭状况更困难,选韩新才更合适。
大家都认为苏广明说得在理。这时,韩新才却主动站出来,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况且又有一门手艺,一再坚持把苏孝贤纳入精准扶贫户名单。
在贫困户识别上,马巴村的做法是:先由贫困农户提出申请,再由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包村乡干部核实农户收支状况,入户查看家庭生产生活条件,然后比收入、比住房、比财产状况,社初评、村两委审核、村民代表决议后,在村上进行张榜公示;公示5个工作日后,上报乡政府审核;乡政府批复后,在村上进行二次公示,最终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此基础上,为把贫困对象定得更准,马巴村先后开展了两次“回头看”,重点对建档立卡户有无财政供养人员、有无经商办企业、有无私家车、有无购买商品房等情况逐项进行清查和复查。
“确定贫困对象,乡上、村上的干部们一碗水端得平着呢!”村民们都说。
| 下一页 |
| 第 [1] [2]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