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韦忠三兄弟:用电影定格无悔青春

韦忠、韦江、韦柯三兄弟是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峙浪乡峙浪街人。36年来,他们坚持义务为边境少数民族群众放电影,把自己儿时的电影梦变成共享的现实,为边境农村群众点亮精神之灯。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和情怀,让他们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甘当边境线上的“文化传播者”?

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从小就喜欢看电影的三兄弟,深知群众看上一场电影多么不容易。为了满足广大村民看电影的需求,兄弟三人自筹资金成立放映队,坚持义务为边境少数民族群众放电影,用电影定格了他们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讲述好故事的无悔青春。

把传播文化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正是有这份对事业的执着与坚持,36年来韦忠三兄弟的足迹遍布宁明县峙浪、桐棉、爱店等边境乡(镇)100多公里边境线上的29个村(屯),覆盖边境群众8万多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不管山路多么遥远,也不管观众或多或少,他们始终坚持,没有放弃,用他们自己的双脚作“轮”,用自己的双肩作“舱”,组成一辆流动的文化“大篷车”,行驶在十里八乡间,走进千万群众心田。

把关心群众冷暖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难济困,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韦忠三兄弟的电影队就像一座流动的雷锋岗,每到一处,他们始终通过电影这种文艺方式,达到感化思想、传播友善、促进和谐的目的。他们以电影为“媒”,促成美好良缘;以电影为“理”,化解邻里纠纷;以电影为“桥”,架通群众脱贫致富路。正是有这样的热忱与奉献,农村群众变富了,邻里关系和睦了,边境地区和谐稳定了,他们也赢得了不亚于金杯银杯的群众好口碑。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传播者”,韦忠三兄弟通过电影这一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深入一线为人民群众送去喜闻乐见的优秀电影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充实,是真正的民间“活雷锋”。(李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