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首页头条 > 正文

四川:突出“南向” 带动全域

2019年04月25日 06:41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潘云锋 周红梅 李 军 编辑:陈丽婕

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目前国际班列、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图为该铁路港繁忙的运输场面及规模巨大的物流仓库群。记者 李 军 摄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潘云锋 周红梅/文 李 军/图

中铁联集成都中心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4月10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各种集装箱班列聚集,“四川造”化工产品、医药制品、汽车零配件,从这里发往广西钦州港,然后转海运销往东南亚;中东国家的平行进口车,通过铁海联运,从钦州港上岸后由铁路运抵这里,成都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平行进口车。

中铁联集成都中心站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繁忙的景象让记者切实感受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涌动的热流。

四川开放突出“南向”

“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四川省委提出了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方针。

“四个方向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各有侧重,特别是把南向摆在了现阶段的突出位置。”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四川与南向国家(地区)贸易额占全省1/4左右,东盟已成为该省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市场潜力巨大。

突出“南向”,具体来说,就是主动融入中新合作机制,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对接南亚、东南亚这一巨大市场,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

四川是内陆省份,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的短板一直存在。货物出境怎么降低物流成本?

“钦州是距离四川最近的出海口,四川货物走南向的钦州港,比走东向的上海,距离近、时间短,这样,物流的成本就降低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主任郑泉峰说。

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货物由广西北部湾港出海,是四川突出“南向”的重要抓手。该省明确提出,要全面打通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物流通道,充分利用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开放口岸,深化与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向国家(地区)开放合作。

2017年11月3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钦州港至东南亚的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开通。“主要辐射新加坡、泰国曼谷、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巴生、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伊朗阿巴斯、印度那瓦西瓦、以色列海法等东南亚、中东国家港口,并延伸至南非伊丽莎白港、埃及亚历山大新港。”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公司行政综合部的陈俊森介绍。

四川德成国际货代公司是该省大型国际货代企业之一,每年有大量的化工品、汽车零部件、家具、机械设备集装箱运往东南亚。4月10日,该公司总经理罗泰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采用铁海联运方式,货物从成都发出,经55个小时直达钦州港,再转海运到东南亚,全程时间约20天左右,比此前由长江到达上海港后再转运到东南亚等地,时间节省约一半。现在,公司30%的国际货运集装箱是走新通道。”

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开通以来,已实现双向稳定运行,成都至钦州港每周开行班次6-7列,钦州港至成都每周稳定发运2列。

2018年2月26日,从越南经凭祥铁路口岸至成都的“蓉欧+”全程国际铁路通道测试成功,主要节点涵盖越南、南宁、成都,目前稳定每周开行1列。

记者获悉,今年一季度,川桂南向班列合计开行134列、3377车,重载率100%。其中成都至广西开行61列,广西至成都开行73列,开行总数同比增长496%。

近5倍的增长,100%重载率——这些数据体现了旺盛的需求、良好的前景。

据了解,四川泸州、宜宾、自贡等地也相继开通了至钦州的铁海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快速推进、多点开花。

 下一页
第 [1] [2] [3]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