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平乐县沙子镇:绘就清廉乡村新画卷

清澈的茶江河水弯弯曲曲地绕村流淌,夏日的田园沃野稻香四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鸟语花香,农民生活富裕,睦邻友好。这,就是平乐县沙子镇的乡村。

农村美丽富饶的背后,是同样和谐文明的乡风民风。自清廉乡村建设的号角吹响后,沙子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立足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丰富资源,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绘就一幅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新时代清廉山居图。

“制度笼子”管住“小微权力”

健全基层监督制度机制,是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沙子镇聚焦基层治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在全镇11村(社区)成立专项监督工作站,配备村级监督专员。以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专项监督工作站协同联动工作模式,紧盯“小微权力”运行的风险点,梳理规范“小微权力”清单,通过清单化监督、例会、遍访监测户等措施,让村级监督专员会监督、敢监督,织密基层监督网。

“村里的各类收入和支出情况都及时公开,账目清楚,特别是受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大家的婚丧嫁娶都讲究精简,人情债轻了,铺张浪费少了。”在沙子镇治平村的“三务”公开栏前,当该村将每季度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公示后,村民都会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财务公开以及破除陋习等情况,言语中满是对新风尚的赞许。

保安村则以“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为载体,打造智慧乡村智能平台,村级监督专员督促通过“三务公开”发布“四议两公开”,群众动动手指就能了解到村级财务、政务、集体经济、惠农政策、救助救济以及便民服务的内容,实现掌上监督。

监督执纪守好“最后一公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成立村级专项监督工作站后,监督专员们充分发挥熟悉村情、贴近群众的监督优势,在工作中主动亮明身份,根据监督清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要求,每月全覆盖走访本村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围绕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低保和养老等惠农项目政策落地情况开展走访,有效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清”风扬起乡村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沙子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子,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在基层民主自治中的“软制度”作用,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纳入村规民约,合理划定红白事消费标准,促进红白事节俭办理制度化、规范化,从上到下形成合力。同时组织德高望重或热心公益的党员、村干部和村民参与村级各项事务的监督,深化村民自治,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利用廉政山歌、微宣讲、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新风正气,营造崇廉尚德、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有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振兴,清风随行。沙子镇将继续把“清廉乡村”建设作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以实际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周玉莹 成碧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