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基石的坚毅,刚正不阿,严守选人用人公道正派的“生命线”
2010年5月,王辉任资源县委组织部干部股股长。
履新不到一个月,王辉就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在考核某乡领导人选过程中,一条短信发到他的手机上。
短信“来势汹汹、咄咄逼人”——“我能力、学历、资历哪一样不行!为什么不考察我!”
“您先别急,干部选任要符合程序……”王辉心平气和,回了一条短信。
“我找书记去!”对方余怒未消。
果然,很快,时任县委书记也收到了这样的“质问”。
县委书记找到王辉,了解事情原委。原来,这位同志没有通过民主推荐关。按规定,不能列为考察对象。
“选人用人,就是要公道正派,严格把关!”县委书记对王辉说:你做得好!
“民主推荐很重要,选拔领导干部要有群众基础……只要你努力,一定前途无量!”王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经过一番沟通,对方情绪稳定下来。
然而,经过此事后,这位同志背上了严重的思想包袱,以为从此被组织“抛弃”了。
王辉显然没有“抛弃”他,而是勉励他扎实工作,争取从头再来。
一次次劝导,一次次激励,该同志终于重整旗鼓,最终在后来的推荐考核中脱颖而出。
组织部干部股,权力可以说很小,也可以说很大——全县选人用人,考察谁不考察谁,最初方案都从这里出笼。
于是,股长王辉,成了一些人的公关对象。
“王股长,请您吃个饭吧!”这样的电话,王辉隔三差五总会接到。
“不吃请,不收礼,不扰民,这是组工干部的三原则!”王辉解释道,婉拒了。
如果仅是如此,倒也罢了。
事实远比王辉想的复杂。
“我想做某局副局长,你做方案!”不像请求,倒像命令。
更出人意料的是,竟有数十人提出同一“要求”。
王辉向部领导反映,寻求县委的支持。县委意见一致:“让跑官要官者空手而归!”
这,无疑给王辉一剂强心针。他顶住压力,将“要官”者一一排除。
类似的事件,让王辉感触颇深。“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他说,组工干部通常被看作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唯有恪守这道防线,唯才是举,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组工干部新形象,才能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
王辉也曾感慨:“我难免会得罪一些人,但我对得起‘组工干部’这个称号!”
这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