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责任制,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4600万亩,全区粮食总产1450万吨以上。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扩大玉米、薯类和豆类等粮食作物种植,开发冬季马铃薯和再生稻,种植超级稻1400万亩以上。强化补贴奖励政策。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实施“万元增收工程”。提升糖料蔗产业,发展桑蚕、速丰林和非粮生物质能源原料。积极发展秋冬菜和冬季农业,加强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水果、油茶、花卉、中药材等作物单产。建设立体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特色花卉林木。发展生猪、优势水产品,及奶水牛等草食动物,推进特色养殖和规模养殖。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完善农产品冷藏、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推进“农家乐”和“新村游”。培育一批亩产值超万元的片区、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村屯和年收入超10万元的示范农户。加快发展农垦经济。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广林果、林草、林菌、林禽、林畜、林药、林菜、林蜂等模式,新增林下经济面积650万亩,通过林下经济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林农累计达到750万人。
加强水利建设。加快节水改造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一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梧州旺村水利枢纽、百色岜蒙水库加固扩容等项目。力争新开工大藤峡水利枢纽、柳州市鹿寨古偿河水库等项目。加快推进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等续建项目。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渠道加固防渗450公里、渠道防渗配套6000公里。加强海河堤防建设。
抓好农业科技推广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种业体系建设。推广农作物“三免”、“三避”等先进技术,实施“千万亩间套种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健全农机服务,提高农机耕作和采收覆盖率。加强农产品采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完善产后服务和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专业化服务组织,强化市场开拓。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逐步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深化推广“农事村办”等新型服务模式。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任务。加强乡村公路、桥梁及农业园区道路建设。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网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名村名镇和休闲农业示范村屯。大力实施村庄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 上一页 下一页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页 |
| (支持“←、→”键翻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