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政府工作报告

  (六)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深入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继续全力承办好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201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和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用好用足自贸区优惠政策,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广西商品展到东盟,扩大对东盟合作。利用好已落户我区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建设好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与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推进口岸建设和开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南宁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

  扎实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区域合作。举办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务实推进大湄公河、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次区域合作。深化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与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办好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推动桂港桂澳合作再上新台阶。继续深化泛珠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湾、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等合作。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快南宁、钦州、北海、梧州等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加快桂林、北海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柳州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北海水海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机电、高新技术、精深加工等重点出口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东盟等重点市场贸易份额。积极开拓俄罗斯、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扩大与美国重点州的经贸合作。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能源原材料进口。实施“服务贸易跃升工程”。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我区优势企业“走出去”,制定实施跨国公司培育计划,引导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跨国并购,到境外投资设厂、建设海外贸易网络、设立售后服务点和开展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探索项目与资源联手“走出去”。扎实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

  加快改革攻坚步伐。继续推动企业重组。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深化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实施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节能减排收费政策。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南宁、玉林等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成供销社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农林场、华侨农场等改革。

  (七)加快构建“两区一带”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坚持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南宁-北海经济带”、“南宁-崇左经济带”建设,加快产业、交通、通信、物流、城镇建设一体化发展进程。推进南南铝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抓紧防城港钢铁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钦州石化千亿元产业园,完善临海产业布局。推进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和凭祥综合保税区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内陆“无水港”项目。建成一批码头和航道,推进铁山港东岸等新港点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壮大海洋经济。

  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西江内河航道网和内河港口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黄金水道通航能力、枢纽过船能力和港口吞吐能力。全力打通连接珠三角的水运、铁路、公路快速通道。深入实施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做好沿江和临港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柳州来宾一体化发展。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做大做强冶金、建材、汽车、机械、化工、制糖、再生资源、轻纺、农产品加工以及现代服务、旅游休闲等优势产业,建设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加快资源富集区发展。加快交通、能源、口岸、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和资源整合力度,实施优势资源转化发展战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百色市加快建设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河池市重点建设有色金属深加工、水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基地,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桑蚕、生物质化工等产业;崇左市重点建设特色农业、锰业和物流基地,建设自然风光、边境旅游和历史遗迹旅游目的地。

  (八)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健全节能减排约束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推进火电、水泥等行业企业脱硝、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和规模化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继续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和节能产品惠民行动。开展节能环保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强农村环境和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推进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和次防控区项目建设。继续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抓好水源、空气、噪声、固体废物、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核与辐射等涉及群众健康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河池刁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集中整治、来宾桂中水城江北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健全环境应急响应机制。

  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石漠化综合治理、珠江防护林、近海防护林、农村生态能源等重点生态工程,推进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建设,保护好沿海红树林。加大公益林保护力度。做好漓江、银滩、青秀山、五象岭、会仙湿地的保护。完成植树造林350万亩。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广泛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村镇、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制糖、铝、火电、新型干法水泥、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火电、水泥、林浆纸、石化、锡、锌、锰等行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玉林龙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努力创建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

  “山青水秀生态美”是我区的一大品牌。我们一定把广西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留给子孙后代。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页
(支持“←、→”键翻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