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再出发,“文学桂军”去哪儿?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孙鹏远/文 严琴/图

12月24日,第三届广西作家节在河池举行。本届作家节提出的口号是“文学桂军再出发”。把“再出发”的“起点”放在河池再合适不过。这里出产了大量文学人才:率先在当代文坛发出广西声音的东西、鬼子、凡一平等作家均出自河池,此外,近年来保持旺盛创作势头的潘红日、黄土路、李约热、何述强等也是河池籍,河池作家成为文学桂军的中坚力量。文学桂军从河池再次出发,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寄寓着广西文坛再创辉煌的美好愿景。然而,在文学日益被边缘化的当下,广西文学以怎样的姿态“再出发”,向哪个方向出发,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家节邀请了国内几家权威文学期刊的知名编辑参加了“文学桂军再出发”的论坛。他们站在放眼全国的高度上,对广西文学的思考和审视,也许更客观、更权威,也更有参考意义

谈文学表达

人物:钟红明(《收获》副主编)

观点:除了关心民族,还要关心人类

钟红明与广西结缘甚早,对当代广西文学的发展亦功不可没。上世纪80年代末,作家鬼子的两个短篇小说就是经钟红明之手编辑刊发在《收获》杂志上,这是“鬼子”这个笔名首次公开亮相;东西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没有语言的生活》,也是钟红明编辑的;2012年,她推出的广西作家朱山坡小说《灵魂课》,又入选了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20多年对广西作者的持续关注,使钟红明对广西文学有着深入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广西作者的创作个性是非常独特的,既有语言的锤炼,又有对生活独到的感悟。”钟红明说,在当下中国文坛,很多年轻人关注的东西主要来自于阅读,尤其是对西方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广西作者与此不同,“他们并没有拒绝学习,而经历带给他们丰富的现实体验。这正是文学表达的基础,有所感悟、有所经历才有表达的欲望。”

钟红明认为,广西作者这种写作个性来自于民族地区独特的生活,“对于民族地区,有人认为它天然地具有生长文学的土壤”。但她认为只有经历和生活是不够的,“如何表达”是小说作者最需关注的问题。“现在文学的叙事,包括小说的叙事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往往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描写、对细节的描写,深入一个人的内心,深入灵魂的世界,能够给人以疼痛感。这除了语言技巧之外,作家对于生存、对于人性的认识,才是最根本的。”

钟红明说,文学作品要赢得更长的生命力,就不能仅仅徘徊在民族的圈子里。很多地方靠政府的扶持,出很多民族题材的书,这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作者是一种鼓励,但它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作者满足于自我欣赏而止步不前。“文学作品最终是要靠其本身的价值经受检验的,反观一下,我们对其它民族、其它国家的作品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仅是因为它表现了不一样的生活,而恰恰是它们关注了人类普遍性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下一页
第 [1] [2] [3] [4] [5]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