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桂军再“亮剑”
——记广西“后三剑客”作品研讨会
田 耳
朱山坡
光 盘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秦 雯
10月9日,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广西作协、《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在北京召开“广西后三剑客作品研讨会”,研讨广西作家田耳、朱山坡和光盘的创作特色,“文学桂军”再次吹响集结号,展现了广西文学薪火相传、蓄势而发的勃勃生机。
1 一片生长作家的热土
广西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使广西文学具有强劲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百鸟衣》《美丽的南方》《甜蜜的事业》……广西作家以极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作品,彰显“美丽南方”的文学英姿,构筑起广西当代文学的基石。1997年,广西率先在全国推行作家签约制度,一个更有利于作家创作成长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同年底,“广西三剑客——东西、鬼子、李冯创作研讨会”在南宁举办,其持续品牌效应激励广西作家更加关注现实,贴近生活,潜心写作……近年来,广西文学创作队伍整体实力增强,创作成果显著,文学新人辈出。此次召开“后三剑客”作品研讨会,“文学桂军”新锐再次集体亮相,广西文学的新气象令人瞩目。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一直关注广西文学的发展,在他看来,“广西文学的‘剑客’善于磨剑,有耐心磨剑”。他说:“在中国现在的文坛格局里,田耳、朱山坡、光盘都是有影响的作家,他们的创作有锐气、有探索,体现了广西文学发展的后劲。希望通过研讨会对广西的小说创作和广西年轻作家的成长起到推动和激励作用。”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文学创作需要锐气,更需要积累和沉淀。最早提出“广西三剑客”说法的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认为,广西文坛“江山代有才人出”,且个个都有剑客模样。“桂军”的生猛性格和精神传承到文学上,成就了广西文学极为独特的品性。以东西为代表的广西作家群,发掘了广西人的文学性格,为书写广西那片热土找到了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独特的语法和语言。如今更年轻的广西作家群蔚为大观……建立起一个“后三剑客”的小分队,符合广西文学的性格。
| 下一页 |
| 第 [1] [2]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