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文学桂军再"亮剑"--记广西"后三剑客"作品研讨会

2 充满野性的边缘活力

立足于民族地区,广西作家对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坚守与超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写作姿态。他们根植于民族文化厚土,情系中国,放眼世界先进文化,努力讲述着美丽广西的故事,将这片地域风情的价值与民族文化的意义,书写在纸上。

谈到对广西作家的印象,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白烨表示,广西作家作品中有草莽性,或者说野性、鬼气和狠劲,他们的作品通常不是常态生活的反映,而是直奔人性命运,讨论人的本身,这是广西作家群给整个文坛带来的贡献。评论家陈福民认为,“后三剑客”与“三剑客”的对应,勾勒出广西文学发展的传承和递进。广西作家试图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当下中国情景的审美风尚,这是广西文学特别值得骄傲的地方。广西青年作家正在使自己的写作既保持地域性和对公众的“冒犯”,又试图变得“字正腔圆”,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

在分析田耳、朱山坡、光盘的作品特点时,与会的多位文艺评论名家也对广西作家的创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曾经以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田耳近年来颇受文坛关注。评论家施战军认为,田耳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他叙述的每个故事都自有生命,在无数次转述中生长,有着不息的野生精神,写出精神的重重魅力。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在解读田耳的《天体悬浮》时,肯定了小说中对人物复杂性的描写,认为作家以对比方式描写不同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广西作家朱山坡以简约的语言、从容的叙事、奇崛的想象力,彰显出先锋的品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认为,朱山坡写小说总想寻找独树一帜的角度,他的小说《懦夫传》就体现了这种审美上的抱负,作者企图把最基本、最草根的现实生活寓言化,并在底层人物的故事里穿插进大历史中的人物和背景。评论家胡平认为,除了底层写作,朱山坡在写城市知识分子题材上也体现出较强的可塑性。

论及光盘的创作,与会评论家认为,其小说常常在荒诞故事中写出极端性格人物的悲剧性,故事里渗透着无奈和悲凉,也透示出生活最顽强的质地。白烨谈及光盘的《英雄水雷》,认为作家把荒诞跟现实糅合得自然,作家写人在面临命运颠覆性变化时,有很强的编织故事能力,能把看起来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元素汇为一体,使之互动发展。

3 直击现实的时代书写

直面现实,关注底层,广西作家善于将笔触从时代大背景、前沿社会思潮切入,在荒诞中构建现实世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后三剑客”的创作承袭了广西文学的优良传统,在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上开辟了多种可能性,作品饱含地域风情和民族韵律,也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形容读田耳小说“就像从火锅店出来,满身都是底层的生活味道”。评论家杨庆祥用“垃圾堆里做道场”来点评田耳的写作,在他看来,垃圾堆就是世俗生活,混沌无序,做道场就意味着作家有他的发现和创造。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认为,顺着朱山坡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找到他生活的根,看到他生命的根,看到世道的根,也能看到生活的底、生命的底、世道的底。朱山坡看似荒诞的艺术想象,却能够结结实实落到大地上,落到人身上。

《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认为,光盘的《英雄水雷》这部以荒诞形式虚构的小说,着眼和关切的却是中国当下现实的道德危机和困境,其庄严道德主题的展开和实现伴随着小说艺术的饱满和昂然。评论家贺绍俊认为,记者经历让光盘的作品增添了追问真相的气质,作家以生活化的情节体现宏大主题的写作手法很可贵。

在谈到创新问题时,《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强调,所谓创新就是不踩别人的脚印走,也不踩自己的脚印走,要有大境界、大师风范。一个作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叙事,要形成自己的“腔调”。评论家雷达谈到对“底层叙事”的看法,认为写底层主要不在于道德优势,也不在于怎么写,而在于怎么想,只有熟悉了底层,并具有渗透力的眼光才能写好底层。阎晶明建议广西作家创作时把通俗故事和重大主题,历史内容和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

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打造“美丽南方·广西”文化品牌,此次研讨会不仅实现了广西文学与全国专家的深度对话,站在全国的高度审视广西文学创作,为广西作家搭建了学习与提升的平台,也将激励更多广西作家自觉深入生活,勤于笔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广西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学作品。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