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广西女作家创作态势扫描:"文学桂军"一抹亮丽色彩

2 绚丽多姿的文化魅力

广西女作家的生命行为和生存姿态,洋溢着现代女性的潇洒与自在,丰盈而充实的现实生活使她们能够摆脱商业诱惑而从事创作,以其鲜活的灵性和敏锐的笔触捕捉生活的细微变化,展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张燕玲,以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编辑家三种身份活跃于文坛。她的散文正如她的为人一样,淡雅而从容,颇具文化意味,其散文集《静默世界》曾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作为全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张燕玲的评论精练而独到。在她的主持下,将《南方文坛》办成“立足于广西,有着中国当代文学整体性胸怀的学术刊物”,被誉为“中国文坛批评重镇”。作为当下中国文坛诸多重要活动和奖项的参与者,张燕玲还积极向全国推出广西女作家,以其睿智而独到的目光发掘广西文学的新生力量。

2005年成为自由撰稿人的王勇英,近年来文学创作出现井喷现象,尤其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屡获大奖。她的“弄泥的童年”系列作品采用风趣幽默的笔调,充分展现乡村童话般美好的生活,为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清新天然的阅读感受。虽然每次新书的推出都受到少儿读者和家长的热捧,王勇英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真,将岁月所留出来的想象空间渲染得更具魅力。

重视内心自由的纪尘如今在大理开起了客栈。这位热爱旅行的作家,很多作品都与旅行有关,散文集《乔丽盼行疆记》是她行走的产物,有评论家称她是身在异乡的“漂泊者”。纪尘的作品常常打破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藩篱,文体之间的嫁接和渗透习以为常,如《爱与寂寞》《九月》等,幻象与真象交织在一起,虚构性的细节与生活中的真实细节掺和,在虚实真假的转换间展现作者内心的真实。

借鉴西方艺术,融汇传统经验,广西女作家在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上均有突破,以更加先锋的文学观念表现自我,展示丰富的心灵世界——黄芳、许雪萍、陆辉艳、铂斯、羽微微、唐女、罗雨等女诗人的创作以鲜活灵性卓然独秀于全国诗坛;丘晓兰、林虹的散文发掘地域文化的底蕴,平实而绚烂;谭小萍的报告文学厚重见灵秀;陶利群、罗南、婉崎、李明媚等在小说创作上崭露头角……广西女作家的创作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时代特征,为文学版图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3 突破边缘的再度崛起

如果说林白、张燕玲的创作率先成就了广西女作家的“边缘崛起”,那么当“70后”女作家们以其鲜明的创作受到全国瞩目时,广西“80后”女作家群体也开始以青春的姿势登台亮相,在多元化的文学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

2014年,根据广西女作家辛夷坞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继票房大热之后,斩获香港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80后”女作家辛夷坞作为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再次引发全国媒体的关注。从2007年开始至今创作发表小说10余部,作为情感长篇的高产作家,辛夷坞一直受到年轻读者的追捧。如今,她的多部作品已经签订了影视改编协议,成为广西新生代作家进军商业市场的成功样本。

今年7月15日,由广西“80后”女作家潘小楼的小说《女孩们在那年夏天干了什么》改编的话剧《女孩们》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成功首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潘小楼著有《端午》《青柠》《魁山》《小满》《南风吹过露台》等多部中篇小说,已出版小说集《秘密渡口》。在参加“豆瓣阅读征文大赛”时,其作品的超高人气吸引了影视、戏剧业界的注意,并迅速转化为热门产品走进大众视野,从文坛新秀到热门作者,潘小楼的名气通过网络放大了无数倍。

1986年出生于南宁的余思,在19岁时写作的长篇小说《半路青春》,在当地中学生中掀起热潮并被持续讨论至今。当她崭露头角时,榕树下、雪漫创意机构等多家实力出版公司纷纷加入对其的约稿行列,成为当年青春文学的热门话题。其后,接力出版社首印5万册推出其新作《细雨湿流光》。入选腾讯原创频道名人堂的北海80后女作家禺说,至今已经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读者认为,禺说的作品深入关注80后女性情感现状,文笔犀利,贴近生活。

网络书写的全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文本的封闭结构,其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为传统文学的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也影响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和写作者,为广西作家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而80后新生代广西女作家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原创内容,她们展示了颇具冲击力的写作态势和影响力,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新景观。

广西作协主席、著名作家东西对“文学桂军”的延续和壮大,特别是女作家的逐渐崛起颇感欣慰。在他看来,鲜明的创作风格,经典的文本是作家立足文坛的关键。

 



上一页 
第 [1] [2]  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
0
0
0
0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文章

高清图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