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首页栏目>滚动新闻> 正文

八桂智声 | 从“出圈”到“出海”,揭秘“科目三”的神奇魔力

2024年01月10日 11:52来源:广西新闻网作者:记者 班婧婧/整理编辑:李丝丝

扭胯摇花手,潇洒小连步,搭配“江湖一笑”BGM,魔性舞蹈“科目三”在社交平台上风头正劲,如今从全国走向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科目三”挑战的热潮中。“科目三”到底有何魔力,为什么能火遍海外?记者采访了广西财经学院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凌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邓国峰。

视频为德国马戏团演员跳“科目三”。

记者:“科目三”短时间内就实现了成功“破圈”,成为引领世界的文化潮流,这对于促进当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哪些借鉴意义?

谢凌凌:“科目三”的走红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内容的创新、受众的心理需求、社交媒体的推广以及其所代表的草根文化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科目三从一个地方文化现象演变成一个广受欢迎的网络热点。再进一步看,“科目三”的火爆对于促进当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着深层次的借鉴意义。

“科目三”来自民间,来自普通人,来自人们热气腾腾的生活,展现的是真实可亲的人间烟火气。“科目三”的舞姿和音乐以粗犷、原生态为特色,在人人都是创作者的语境下,越简单易学的事物,越容易让人“上头”。最早“科目三”出自广西某婚礼现场人们欢歌起舞的场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而广西人能歌善舞、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赋予“科目三”更多的情感内涵。二者叠加,让“科目三”既有广泛传播的共性,又有抓人眼球的特性。这是“科目三”走红的根源。

从“出圈”到“出海”,“科目三”还被赋予了文化自信的期许。在互联网上,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拉丁舞世界冠军克里斯蒂娜、德国健身达人帕梅拉等也纷纷跳起了“科目三”。此前,众多来自中国的微短剧、小游戏、网络文化等,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助力下,在世界范围内收获大批粉丝。人们期待,“科目三”也会沿袭前者的成功,成为又一现象级爆款。

视频为杭州一中学元旦晚会,保安大叔跳“科目三”。

记者:起初,有观点认为“科目三”土得掉渣,难登大雅之堂。但越来越多的人却对“科目三”欲罢不能,逐渐使它成为流行文化的新潮流。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喜欢"土味文化”?

谢凌凌:土味文化来源于群众生活,聚焦于普通人,是用来传递社会情感的独特文化。上一次这样全民“开跳”,还得追溯到“小苹果”火爆之时。与以前一提及大众齐跳舞就带有“土味儿”不同的是,如今,“土味”一词代表的不再是品位低俗,而是“本土”的风味。具体来看:

其一,“土味文化”盛行是当代年轻人追求自我认同的审美转化。“科目三”舞蹈火爆带来的是一场年轻人审美转化的集体狂欢。“土味文化”让社会审美视角变得更加多元化,自由的社会表达空间给土味文化传播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冲淡了主流与非主流的分界线,让年轻人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文化阵地,产生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

其二,土味文化盛行的背后也有平台的推波助澜。注重情绪表达的自媒体助推了土味文化的流行,各大平台为了缓解审美疲劳与同质化内容产出,对于新颖土味文化的传播秉持着“流量至上”的传播原则。同时,一些官方媒体也通过使用土味音乐、土味舞蹈来吸引年轻人的视线。例如,前段时间的“花开富贵”土味特效,就有不少官方号出来“整活儿”。主流文化的积极参与,让“土味文化”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也带动了更多的用户进入了“土味文化”的狂欢中。

其三,土味文化盛行并非审美降级或是彻底转向了审丑文化,因为给人耳目一新的“叛逆”感,它才火爆全网。土味文化引领潮流,是年轻人进行自我情绪调节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从土味符号中多一些思考,注重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同时也要警惕,无休止的土味文化传播有可能带来非理性的价值观念,例如短视频土味情景剧中过度渲染“霸总”“复仇”等情节。有限度的狂欢,理性包容地看待土味文化,才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该有的态度。

视频为波列(壮族唢呐)吹出的 “科目三”。

记者:"科目三"作为目前较火的文化输出,火到了日韩欧美,成为现象级的互联网"顶流"。"科目三"最早的原创视频是由广西的博主发布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级的爆火呢?

邓国峰:科目三现象是当前文化传播,尤其是网络文化传播的范例现象之一,这其实是民间网络流行文化的世界化趋势不可逆转的现实表现。但区别于之前的欧美流行文化向我国的单向流动,体现了我国民间网络流行文化的逆向传递,这本质上是由于跨文化传播成为世界大趋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我国国家文化综合影响力的提升和拓展,使得“可模仿”性的文化元素日益增多的情况。

实际上,近十几年来互联网流行文化一直不断传入公众视野,由于平台的高互动化,一些平台中的热点“梗”可以快速地发散到其他平台,而且由于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内容往往又被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的快速跟进形成共振,使得某些互联网文化更加容易形成爆红款作品。广西的网络形象有一种多元性,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刘三姐、桂林山水、东盟博览会一直是经典的广西文化符号,而近期的三月三放假也一度成为国人羡慕的网络热点,因而网民对广西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这也是广西博主能创造出爆红网络“科目三”的深层次原因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